后勤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军事学术语,一位历史学家概括为:“通过国家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物质保障”。关于后勤的重要性,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曾经说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无独有偶恩格斯也说过:“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和与之相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和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力和武器这两种材料”。本文拟就从物质待遇、军事训练、军备器械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袁世凯与北洋新军的现代化。
一、物质待遇
良好的待遇和充足的物质保障,是士兵认真训练,解除后顾之忧的重要条件。传统的清朝旧军八旗和绿营战斗力低下,训练流于形式和军饷过低不足以维持生计有着紧密的关系。后来兴建的湘军、淮军虽然在军饷上所提高,但是所提高的份额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使是这份微薄的军饷依然还缺乏必要的保障。湘军和淮军因为拖欠军饷,发生哗变乃至兵变的记载屡见史册。
袁世凯亲身经历旧军的这一弊端,他深切地明白:军饷的多寡对士兵战斗力和训练热情的激发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充足军饷的供应,还有利于军队专业化的形成。如果军饷过低,士兵和军官就不得不为生计发愁,不得不去谋取第二职业,这样的军队是很难达到专业化水准的,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军饷待遇方面,北洋新军一扫旧军弊端,面貌焕然一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袁世凯的北洋新军饷源稳定,有充足的保障。北洋新军因为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军饷供应的充足和稳定。不同于北洋新军,湘军饷源并不稳定,湘军的军饷几乎全部是“就地筹饷”这样军饷来源的稳定与否便可想而知,因为军饷问题,湘军的哗变也多次见诸史册。后来的淮军基本上因袭了湘军的饷章制度,也存在类似的弊病。
后来的湘淮军虽然也纳入到政府正规军的体系,但是军官也多沾染上旧军习气,贪污军饷成风,士兵更是难以按时足额领到军饷。相反北洋新军的军饷则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清政府曾经明发谕旨称:“京师为天下根本,畿辅为京师屏障,筹饷练兵视他省尤急,直隶协饷,著自本年为始,即照户部单开各款筹解足数,如再拖延不清,即将该督抚藩司一并交部议处理”。
这条上谕发布以后,将北洋新军的饷源扩展到了全国,当时的清政府尽管政局动荡不安,财政窘迫,但集全国财政供应北洋新军,还是使北洋新军有了充足的军饷保障。充足的军饷供应,为北洋新军装备新式军械,招募合格士兵,招揽优秀人才提供了经济保障。正是有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袁世凯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建立现代化军队的可能。其次,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军饷优厚且按时足额发放。
他指出:“练兵之道,养兵为先,兵资饷以为生,饷视兵而尤重,故筹饷为练兵之根本,必须指有的款,应时挹注,方可持为士卒养命之源”,因此,竭力维系军饷的稳定供应。为了防止官员克扣军饷,袁世凯规定:“新军饷章制造不许营员经手…每月届发饷之期,由粮饷局员调集各营司粮饷委员,按包秤准,掣签批,分往各营,俟操后架枪,会同营员按名点发”。
英国海军司令贝思福这样说:“中国兵力之弱其源由于发饷之多克扣,此弊几于通国皆然。……袁公于放饷之曰,亲自督帅委员,按名给发,无丝毫克扣之弊,则兵无缺额,饷不虚糜,华人何尝不可成劲旅矣”。不仅如此,对于表现优异的士兵及军官还给予优厚的奖励,在一次军事训练中,左翼第二营及右翼第一营前队考核最优,共同并列第一。官弁均受到奖赏,记功并官弁奖赏白银一百两。军饷的优厚,保障了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招募到合格的军官。
二、军事训练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失败是多方面的,训练敷衍流于形式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外国人这样评价甲午战争中部分清军士兵的战场表现:“他们的枪炮很少瞄准,只要发出声音来,便满意了”。袁世凯这样说:“枪炮全不知用,何能战”—支军队仅仅拥有先进的军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系统的训练,熟练掌握军械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军械的最大效用。
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对军队的训练极为重视。称:“有兵不练,与无兵同,练不如法,与不练同”,“治兵之道,纪律为先,而技艺亦在所当重,纪律存乎训诫,技艺资乎练习”。为了适应不同兵种的训练,全面考核北洋新军的训练成果,袁世凯还建立一套不同兵种的训练方法和评价体系。如:“步队以起伏分合为主,炮队以攻坚挫锐为期,马队以出奇驰骤为能,工程队以尽地利、备军资为事则又在乎各致其精”。步队的训练内容主要是:步队操法,主要学习出操规范。
步队操枪法主要学习如何精准射击,枪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步队战法,主要学习根据不同的战斗状况各步队作战单位之间的协同。炮队训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火炮常识,主要学习行动表述、炮弹、引信知识。火炮操法是根据不同炮的性能,学习炮的操法,提高命中率。练马法主要学习筑垣练马法、套马法、架马操法等。
马队主要学习马队操法、马队阵法、马队战法。马队操法学习马刀图说、操刀用法、马枪操法等,马队阵法主要学习马队预备迎敌法、马队追袭法、马探要义等。马队战法主要是学习如何根据战场状况,迎敌方式。工程队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桥梁保障、沟垒保障、电雷保障和测绘保障。此外,袁世凯训练北洋新军时还特别注重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训练,增强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袁世凯的组织之下,还编撰了《训练操法详细图书》一书对军队队形的训练、射击训练、阵法训练战法训练等都提出详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此外,北洋新军在训练军队的过程中,还自己发明了一些独特的训练方法,如士兵在训练时,“腿上缠裹铁砂口袋,视其力量,逐渐加增,演练既久,如去砂袋,自能行速”。
袁世凯在招揽大批武备学堂毕业生之外,也注重引入外国教练协助训练军队。同时为了避免外国人借此干涉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等,在引进之初就严格限定了外国教官的权限。如袁世凯在招聘德籍教官魏贝尔的时候就签订合同声明:“魏贝尔应听本督办节制,所有本督办定立条规均须遵办”,“魏贝尔如有违犯礼法,不遵约束,应由本督办即行辞去,停止薪水,只付回国川资,倘嗜酒懒惰,初犯酌罚薪水,再三犯以不遵约束论”。
以合同规定的形式,把外国教官的任免权集中到自己手中,避免了这些教官干涉军务的可能。袁世凯在致德国的公使中也声明并令其转告本国政府:“本衙门现准督办军务处复称,天津延订各国武员,均系充当各项教习,并无管带队伍名目”从而将军队的各项权利集中到了袁世凯个人的手中,保证了国家对这支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军机大臣荣禄在视察后称赞曰:“他(袁世凯一引者注)训练的军队整齐壮观”。驻天津的各国外交官和记者观看小站的训练后也无不“动色叹服,皆诧异其军容之盛”。英国海军司令官贝思福给予了北洋新军统帅袁世凯很高的评价,称赞袁世凯:“以儒生而为名将,多学多能,聪明胆略兼而有之”。
三、军事装备
武器装备对于战争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谈到军备对军事活动的影响时,现代军事学家钱海浩说:“武器装备是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暴力的基本物质手段,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能够使用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器械是军事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袁世凯接手北洋新军以后就克服重重困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军备变革。首先,大规模引进最新式、精良的军器。袁世凯指出:“有精兵而无器械,则与无兵。有器械而不精,则无器械等”。袁世凯更进一步指出:“方今各国讲求武备,枪炮之制,日新月盛,精益求精。现在北洋创练常备,京旗各军,实系自强始基,营制、操法,均归一律,其器械自未便稍迁涉就,是购备军火,实为刻不容缓之图”。
他建议清政府大力引入最新军备称:“各国军器愈出愈新,愈新愈利,我国现值整顿军政,厘定枪炮样式,应择其最新最利者,以资战备”。“至于用械,枪炮药弹,命中致远,日新月异,斗巧争奇,考校不遗余力,做造不惜资本。遇有新式,割弃其旧,造储子弹,足备久战。而又通国一律,既工既同。推之刀锨,地雷各杂械及皮带、背包、粮袋各零件,无不精益求精,造归实用,器无钝,恒资得力”。
为此,他不惜花费巨资引进新式武器,成建制的装备北洋新军。在北洋新军的军备引入史上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武卫右军的武器装备,全部用奥国制口径八密里五响曼利夏步枪,马枪。步枪6400杆,马枪700杆,及六响左轮手枪1000支,五十七厘米格鲁森厂陆路快炮与山炮共42尊,七十五厘米克虏伯厂过山炮18尊,步官挂刀500柄,马兵挂刀500柄,分配全军使用”。
袁世凯还多次大规模的购进新式武器,图片显示了袁世凯购买军备的时间、数量和类型:其次,袁世凯在北洋新军武器装配的过程中,还非常注重武器装备制式统一的问题,不惜成建制的从国外购买枪炮装备部队。亲眼目睹甲午惨败的袁世凯称淮军:“虽普遍配备上了新式武器,但枪械种类纷杂,并非一式”。
给后勤的供应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以至于出现枪弹不匹配的情况,李鸿章也说:“现在各省所购多不一律,即一省亦不一律,无论良楛杂收,未必皆为利器,而各省不能通用,设遇有事,诚恐受累”。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后,上奏折称:“至器械为士卒之卫,固贵精利,尤忌参差”,请求清政府:“请军务处拨给新式步枪、马枪、快炮。使军用器械始成一律”。
装备西方军械最早始于湘军,淮军时期规模进一步扩大,但是淮军对于军械的引入并无统一的计划,采购的武器出于价格上的考虑也很少采用最先进的装备,且种类名目杂多,不利于战场上各军的协同作战,对后勤的供应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袁世凯提出新军:“一切行军应用器具”都应该“按照西法购备”。袁世凯在武装北洋新军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基本上实现了北洋新军军备的统一。
统一武器装备便于在战术运用、后勤供给、协同作战、等方面做出整体的安排,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袁世凯为北洋新军建立了装备维修保养制度。为了保护枪械,先后制订了《损械罚章》、《验报枪支章程》、《饬购拭枪油章程》、《派匠修械章程》等,枪支“关乎全营胜负及士卒性命,倘临阵损坏一件,与损伤一兵无异”。
袁世凯指出“临阵少枪百余枝,兵丁虽多,束手无以应敌,其害何可胜言”。建立枪械军用装备定期查看制度,魏贝尔制订了《洋员魏贝尔查验枪械条》,规定了每月例行检查枪械的制度,还明确提出了枪械保养维护的方法和原则。为了明确军械责任归属,防止士兵军械乱放,明确规定每名士兵的物品数目并给予唯一的码号,规定每名士兵的军用装备给一个唯一的编号。
到检查之日,“兵丁自行报名及枪支码号,并查验背包、毛毯、粮袋、皮带有无损伤”如有损伤则依律赔偿。同时各种军械,根据其特点和保养方法分别制定不同标准,定期检查,如有违反,则严厉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英国海军少将贝思福称:“按照西方标准,’袁世凯的部队是大清帝国唯一装备齐全的军队”。内藤顺太郎称:“袁之洋式新建军,打破清国陆军之积弊,而别开一新纪元,精锐无比,称清国第一著名之军”。
四、总结
充足的军饷保障,为北洋新军的军械储备,军官的出国留学提供了经济保障,大大推动了北洋新军的现代化发展。北洋新军能够购置新式先进的军备器械,成为清朝军队的楷模,也正是因为有丰厚的军饷作为保障。在袁世凯的严格操练之下,北洋新军训练有序,军容焕然一新。北洋新军引进最先进的西式装备、统一军备制式、建立定期的保养,检修制度,从而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袁世凯北洋新军军饷新军魏贝尔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